柔性制造的模式其實廣泛存在,比如定制,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,以需定產的方式對立的是傳統大規模量產的生產模式。在柔性制造中,考驗的是生產線和供應鏈的反應速度。
智能制造理論中涉及到的概念太多,圍繞著應用:怎么用、誰來用、什么時候用、什么場景下用。其中,考慮了三種可行性:技術可行性、經濟可行性、現實可行性。所謂現實可行性,主要考慮到不能把人的能力考慮得太牛。
智能制造的模式與傳統制造完全不同,依托于先進的數字化制造技術,工廠可以進行按需生產,從世界各地供應商采購原料,避免了大量庫存的風險,并通過社交媒體管理客戶反饋,實現個性化的制造,達到更快、更靈活、更高效的產品交付水平。
AI的興起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諸多借鑒之處,如PDF的解析、人臉識別、噪聲獲取等等,所以在AI當中對于智能制造幫助最大的是極速獲取數據的能力,都是單點的應用,減輕人為錄入的工作負擔。
實施智能制造工程,應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,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。支持產學研用聯合攻關,開發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置并實現產業化。
工業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早在傳統工業信息時代就一直在進行,有大量的數據來自研發端、生產制造過程、服務環節。而工業從數據到大數據,最大的區別是實現數據的兩化融合,將工業化數據與自動化域數據的疊加。
智能制造的整體解決方案實現虛擬生產和與現實生產環境的融合,采用創新的工業軟件、自動化技術、驅動技術及服務,讓MES深入企業運營應用過程中,促進企業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,提高生產效率,降低單元的產品的制造成本,提高產品的不良率和能源利用率。
目前,數字化工廠仿真軟件已經可以實現人機工程仿真。同時,也已經有各種輔助裝置,來調整產品在制造和裝配過程中的高度和方向,確保工人能夠在生產過程中,保持相對舒適的姿態。
如以人類神經系統與智能“神經系統”進行類比,我們可把ERP看做腦部、MES則作為脊髓,兩者共同組成智能制造系統的中樞神經。
Copyright 2010-2019 北京朗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小魚在線技術支持
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備14024498號-2
郵箱:lapsen_vip@lapsen.com.cn
Copyright 2010-2019 北京朗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小魚在線技術支持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備14024498號-2